新能源科技

前沿科技

  • 海藻与陆生生物质共快速热解自供热制油系统模拟研究

    公彦猛;钱黎黎;薛鹏;丁鑫;胡亚敏;刘伟京;王爽;

    生物质的转化利用是解决化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问题的重要途径。生物质主要包含海藻和陆生生物质,文章以条浒苔和稻壳分别作为海藻和陆生生物质的典型代表,建立了共热解制油系统,同时将热解产物生物炭的燃烧放热用于混合原料的干燥和热解过程,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共快速热解自供热制油系统由原料混合、干燥、热解、生物炭燃烧4个过程组成,分别采用混合器、化学计量反应器、产率反应器和吉布斯反应器进行模拟。从物料分析获得的油相元素比可知,生物质在热解过程经历了明显的脱水反应,热解后油相产物O/C和H/C降低,热解主要气相产物为CO_2。从能量分析结果可知,生物炭燃烧所产生的能量足够供应条浒苔和稻壳混合物105℃的干燥吸热和500℃的热解吸热,可以实现系统的自供热循环。

    2025年04期 v.6;No.4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9K]
  • 离网型光伏电解水制氢经济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韩帅;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随着制氢、氢储运及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氢能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电解水制氢成本是制约氢能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氢能在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波动性、不可储存性问题上的优势逐渐凸显,文章通过对比不同制氢方式优缺点及经济性,对能源费用、光伏造价、设备转换效率、设备利用h数等因素对电解水制氢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为光伏发电制氢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6;No.43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 漂浮式海上风电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林琳;梁爽;徐浩然;沈盼盼;赵仕伦;王瑞;

    漂浮式海上风电是新能源领域重要产业,漂浮式海上风电的振动稳定性不仅关乎整体安全性,还对发电效率有较大影响。文章对漂浮式海上风电振动控制技术系统地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被动、主动和半主动控制技术的控制原理与技术特性,然后介绍了常见减振阻尼装置的耗能机理与应用案例,最后评估了当前漂浮式海上风电振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比选分析,现阶段较为成熟的被动控制技术更适合直接应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领域,而主动与半主动控制技术虽然减振效果更强,但在漂浮式海上风电领域的适用性与成熟度有待提高,在未来进一步优化后或成为该领域主要控制技术。

    2025年04期 v.6;No.43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 变流器构网型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张娟娟;蒋晓艳;袁琪蕊;文皓玉;李小龙;曹振宇;

    随着新能源大量接入电网,传统跟网型(Grid-Following, GFL)控制方式由于频率/电压支撑不足,易致电网稳定性降低。文章对比跟网型与构网型(Grid-Forming,GFM)控制技术,指出构网型变流器可等效为电压源并网,在电网支撑能力和系统稳定性方面发挥作用,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意义重大。同时,文章阐述下垂控制、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和匹配控制3种经典的构网控制策略,并探讨构网控制技术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构网控制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6;No.43 20-2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 沙尘覆盖对沙戈荒光伏电站组件性能影响探究及组件选型

    张银虎;陈静;张怿;党子妍;瞿俊峰;

    近年来,我国西部沙戈荒地区大力开展光伏基地建设,该地区已成为新能源装机增长的重要区域,然而沙戈荒地区风沙大、温度高,对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造成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沙尘频发地区环境因素主要通过积尘效应影响光伏电站运行,其中积尘密度对组件输出功率的减益影响尤为突出。因此,文章针对沙戈荒地区灰尘沉积对光伏组件性能的影响机制及优化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基于Micro-Cap12仿真平台模拟积尘密度对光伏组件性能的影响,表明光伏组件的最大输出功率随积尘密度增加呈现明显的指数衰减规律;其次,分析沙戈荒地区沙尘对组件效率的耦合衰减机制,根据污染损失率提出基于季节性差异的清洗策略;最后,利用PVsyst模拟不同组件的输出功率衰减特性,对比探究光伏组件的弱光性,论证沙戈荒地区选用PERC组件的优势。

    2025年04期 v.6;No.43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 基于TSO-ELM模型的风电机组故障诊断

    于旭;张丹;高天尧;曾娜梅;何才炯;李彤;朱宇婷;

    高效的风电机组故障识别方法有助于降低风电运维成本。针对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参数配置失当可能引发分类精度下降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融合金枪鱼群优化算法(Tuna Swarm Optimization, TSO)的TSO-ELM模型。该模型通过智能优化ELM的权值与偏置参数,显著提升了故障诊断的可靠性。对风电机组运行数据预处理以及特征提取后构建故障库,与不同模型精度做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TSO-ELM模型的分类准确度较传统ELM及其两种智能优化改进模型均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复杂工况下展现出更强的模式识别能力,验证了其在提高机组故障诊断精确度方面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2025年04期 v.6;No.43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产业分析

  • 新能源电力消纳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沈乐;闫磊;梁红艳;魏宁;李伟;朱呈勇;王利民;

    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未来我国电网的源、荷形态都将发生重大改变。新能源电力占比持续提升带来的消纳难题已成为制约能源转型的核心瓶颈。文章调研了新能源电力消纳的现状,分析了消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新能源电力消纳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对比几种新型长时储能技术,电池储能的瓶颈更容易克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占据最大的储能成长份额。能源电力消纳是影响光伏风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只要解决好消纳问题,其他问题均能迎刃而解。因此,文章重点阐述了一种风光火储协同运行的新型电力系统范式,通过煤电机组深度调峰与氢能跨季储能的技术耦合,构建传统能源有序退出与新能源安全替代的衔接机制,为新型电力系统平稳演进提供可落地的技术路径。

    2025年04期 v.6;No.43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T/JSYX 9—2025《光伏渔业池塘建设通用技术规范》标准解读

    鲍恩财;张佳男;张龙;陈金友;邓力;王励;

    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光伏渔业池塘建设通用技术规范》于2025年6月15日正式实施。本标准明确了光伏渔业池塘的发展定位,规定了光伏渔业池塘的场地选址、规划布局与建设施工要求,同时也适用于光伏渔业池塘的新建、扩建以及改建。本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规范光伏渔业产业发展,有效缓解了光伏发电与其他项目工程的用地矛盾。文章主要介绍了该地方标准研制背景与意义、编制原则与依据以及遵循的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并详细解读了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尾水的处理标准,旨在促使光伏渔业领域相关方更好地理解把握该标准内容,促进该标准的推广应用。

    2025年04期 v.6;No.43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光伏阵列设计探讨——以宜兴官林项目为例

    丁盛佳;

    渔光互补是土地综合利用的新模式,具有清洁能源开发与渔业养殖双重效益。文章以宜兴官林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光伏阵列设计的关键技术与优化策略。围绕组件选型、容配比、阵列间距、倾角优化等开展研究,通过PVsyst仿真与多目标决策模型,确定选用700WpN型单晶硅双面双玻组件、1.24倍容配比、8 m间距、20°固定倾角的最优设计方案。该研究实现了发电效率、渔业兼容与经济性的协同优化,为夏热冬冷地区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范式。

    2025年04期 v.6;No.43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 “生物质能源”专刊征稿

    <正>生物质能源是重要的替代性可再生资源,也是环境友好的低碳能源,生物质能源产业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融合交叉,生物质能源转化利用中出现了多种先进理论、技术和方法,大大促进了能源转化学科和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水平的提升。为了传播生物质能源研究开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创新成果,推动该领域科研工作者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新能源科技》2025年特开设“生物质能源”专刊,诚邀学术界同仁分享前沿成果。稿件一经录用,优先出版。

    2025年04期 v.6;No.4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 下载本期数据